今天是:
搜索: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 他山之石 
让“五民”服务“民生” ——瑞景街宝翠花都社区联络站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2/7/14 10:50:40  浏览次数:14395次  来源: 莱芜区人大 作者: 管理员

连日来,宝翠花都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热闹非凡,居民们常常提起社区内6号楼南侧花园进行提升改造的建议被纳入2022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启动和重点推进项目的消息。社区代表联络站投入使用以来,将每月10日定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时间,人大代表定期与居民见面交流。这次的花园提升改造建议就是由人大代表在收集整理居民意见后,在瑞景街民心工程会商会上反馈并被列入瑞景街2022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启动和重点推进项目。

民生无小事。宝翠花都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瑞景街党工委的领导下,结合社区“五常五送”工作法,打造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建立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体系”,积极探索实行“分层议事”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社区协商议事氛围,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逐步把“居住型社区”向“生活型社区”转变,真正惠及了社区居民。

民事民提,小区旧貌换新颜

宝翠花都社区中心位置有一个芦苇池,因为年久失修,地下管网设施损坏,积水成了死水导致蚊虫增多,一到雨季汛期来临时更有青蛙云集,叫声经常从凌晨持续半夜,严重影响了相邻住户尤其是高龄和生病老人们的休息,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联络站了解到选民的意见后,及时召开民情恳谈会,在征得相邻广大住户的同意后,将选民们呼声形成改造方案以书面形式上报。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对芦苇池进行了改造提升,不仅彻底清理了芦苇池多年积存的杂物和垃圾,还通过鹅卵石、绿色盆景等把芦苇池改造一新,池中央更是精心安放了命名为“初心号”和“使命号”的缝纫红船模型,芦苇池岸边还专门摆放了造型美观的石桌、椅子。整个芦苇池及周边焕然一新、到处花木扶疏,再加上红船等红色元素的注入,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社区党员群众的红色打卡地,每天都有老人小孩驻足乘凉、健身纳闲,也成为了党员们的学习教育阵地。

民事民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通过“睦邻调解工作室”“小名人议事厅”,联络站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扎实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为推动广大业主充分发挥社区主人翁意识,探索出了五类工作方法。一是“民主协商法”,采取“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方式,让大家一起讨论协商,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以情动人法”,联络站注重处理好社区各社会组织、各群体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激发各文体组织、业委会、物业和各方人士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网络互动法”,联络站利用微信群、QQ群、等各种方式,加强与选民的联系和沟通,带着真心真意真情到群众中去,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是“引导群众自治法”,充分发动社区中威望较高的群众,比如经济能人、家族长辈、“五老”人士等来做群众的工作,真正使群众听得进、心里服;五是“换位思考法”,也就是“将心比心”,让大家一起讨论协商,一起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家门口食堂”、楼门积水等问题解决,成为善于听民声、解民忧的联络站。

民事民决,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联络站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诚心诚意帮助,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尤其是在决策出台前,通过网络“晒决策”,接受选民们的“拍砖”“灌水”,从而更充分地听取选民意见、使决策更符合选民意愿;对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更要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社区的决策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更加体现群众的利益。针对居民向社区联络站提出小区老人出来没有歇脚设施的问题,社区联络站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得到广大居民同意后,在社区内建设了5个凉亭安放在社区的不同角落,用“贴心、爱心、舒心、安心、欢心”来命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家可以在“五心亭”休闲、交流,让社区的老人可以一起坐下来、聊起来、乐起来。

民事民办,善于引导群众发动群众

在接待选民过程中,人大代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先后建立“阳台菜园”“星期五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大家主动参与、用心服务他人。安置帮教青年小张刚回到社区时,情绪低落,联络站人大代表经常与他联系,并发动左邻右舍多跟他多沟通,鼓励他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家的感召和关心下,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主动每周为社区服务1小时,还顶风冒雪站岗巡逻。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联络站创新推出“红色菜篮子”行动,绿菜地的新鲜蔬菜1小时直接送到社区,由社区党员先锋队来分发,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要求上门为老人送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惠民行动赢得了“小小菜篮子、凝聚大民生”的美誉。我市居民有春节前“扫房”的习俗,社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登高爬梯是他们天大的难事。为此,联络站挨门逐户去了解每一户老人的情况,对社区79户确实有实际困难的,每年一进入腊月,早早发动青年党员先锋服务队,到老人家里里外外做一次大清整,很多老人在现场都高兴的拉着联络站人大代表的手说,你们比我孩子想的都周到。

民事民评,居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是社区人大代表矢志不渝的追求。尽管小区已是近20年的老小区,但房前屋后鸟语花香、环境舒适宜人,社区居民通过代表联络站提出的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信报箱等设施逐个落实,居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社区到处都充满了正能量和好声音,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打造了人居和谐、互相往来的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关系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也让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管理服务覆盖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张阿姨说起小区一天一个样的变化,心里特别高兴。“原来小区有些车辆乱停乱放,特别容易引起纠纷,车辆拥挤的老旧小区,万一出事,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进不来,现在通过有效的治理,车辆停放有序了,环境变美了,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小区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如今,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把人大代表当成自家人、贴心人,居民有好事难事都愿意第一时间来到联络站跟代表说说,得到了广大选民群众的支持与肯定,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效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史建成 唐洪斌)

连日来,宝翠花都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热闹非凡,居民们常常提起社区内6号楼南侧花园进行提升改造的建议被纳入2022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启动和重点推进项目的消息。社区代表联络站投入使用以来,将每月10日定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时间,人大代表定期与居民见面交流。这次的花园提升改造建议就是由人大代表在收集整理居民意见后,在瑞景街民心工程会商会上反馈并被列入瑞景街2022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启动和重点推进项目。

民生无小事。宝翠花都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瑞景街党工委的领导下,结合社区“五常五送”工作法,打造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建立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体系”,积极探索实行“分层议事”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社区协商议事氛围,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好事,逐步把“居住型社区”向“生活型社区”转变,真正惠及了社区居民。

民事民提,小区旧貌换新颜

宝翠花都社区中心位置有一个芦苇池,因为年久失修,地下管网设施损坏,积水成了死水导致蚊虫增多,一到雨季汛期来临时更有青蛙云集,叫声经常从凌晨持续半夜,严重影响了相邻住户尤其是高龄和生病老人们的休息,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联络站了解到选民的意见后,及时召开民情恳谈会,在征得相邻广大住户的同意后,将选民们呼声形成改造方案以书面形式上报。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对芦苇池进行了改造提升,不仅彻底清理了芦苇池多年积存的杂物和垃圾,还通过鹅卵石、绿色盆景等把芦苇池改造一新,池中央更是精心安放了命名为“初心号”和“使命号”的缝纫红船模型,芦苇池岸边还专门摆放了造型美观的石桌、椅子。整个芦苇池及周边焕然一新、到处花木扶疏,再加上红船等红色元素的注入,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社区党员群众的红色打卡地,每天都有老人小孩驻足乘凉、健身纳闲,也成为了党员们的学习教育阵地。

民事民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通过“睦邻调解工作室”“小名人议事厅”,联络站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扎实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为推动广大业主充分发挥社区主人翁意识,探索出了五类工作方法。一是“民主协商法”,采取“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方式,让大家一起讨论协商,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以情动人法”,联络站注重处理好社区各社会组织、各群体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激发各文体组织、业委会、物业和各方人士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网络互动法”,联络站利用微信群、QQ群、等各种方式,加强与选民的联系和沟通,带着真心真意真情到群众中去,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四是“引导群众自治法”,充分发动社区中威望较高的群众,比如经济能人、家族长辈、“五老”人士等来做群众的工作,真正使群众听得进、心里服;五是“换位思考法”,也就是“将心比心”,让大家一起讨论协商,一起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家门口食堂”、楼门积水等问题解决,成为善于听民声、解民忧的联络站。

民事民决,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联络站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诚心诚意帮助,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尤其是在决策出台前,通过网络“晒决策”,接受选民们的“拍砖”“灌水”,从而更充分地听取选民意见、使决策更符合选民意愿;对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更要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社区的决策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更加体现群众的利益。针对居民向社区联络站提出小区老人出来没有歇脚设施的问题,社区联络站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和居民代表会议,得到广大居民同意后,在社区内建设了5个凉亭安放在社区的不同角落,用“贴心、爱心、舒心、安心、欢心”来命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家可以在“五心亭”休闲、交流,让社区的老人可以一起坐下来、聊起来、乐起来。

民事民办,善于引导群众发动群众

在接待选民过程中,人大代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先后建立“阳台菜园”“星期五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大家主动参与、用心服务他人。安置帮教青年小张刚回到社区时,情绪低落,联络站人大代表经常与他联系,并发动左邻右舍多跟他多沟通,鼓励他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家的感召和关心下,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主动每周为社区服务1小时,还顶风冒雪站岗巡逻。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联络站创新推出“红色菜篮子”行动,绿菜地的新鲜蔬菜1小时直接送到社区,由社区党员先锋队来分发,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要求上门为老人送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惠民行动赢得了“小小菜篮子、凝聚大民生”的美誉。我市居民有春节前“扫房”的习俗,社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登高爬梯是他们天大的难事。为此,联络站挨门逐户去了解每一户老人的情况,对社区79户确实有实际困难的,每年一进入腊月,早早发动青年党员先锋服务队,到老人家里里外外做一次大清整,很多老人在现场都高兴的拉着联络站人大代表的手说,你们比我孩子想的都周到。

民事民评,居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是社区人大代表矢志不渝的追求。尽管小区已是近20年的老小区,但房前屋后鸟语花香、环境舒适宜人,社区居民通过代表联络站提出的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信报箱等设施逐个落实,居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社区到处都充满了正能量和好声音,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打造了人居和谐、互相往来的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关系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也让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管理服务覆盖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张阿姨说起小区一天一个样的变化,心里特别高兴。“原来小区有些车辆乱停乱放,特别容易引起纠纷,车辆拥挤的老旧小区,万一出事,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进不来,现在通过有效的治理,车辆停放有序了,环境变美了,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小区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如今,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把人大代表当成自家人、贴心人,居民有好事难事都愿意第一时间来到联络站跟代表说说,得到了广大选民群众的支持与肯定,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效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史建成 唐洪斌)


 

 

莱芜区人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