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基层乡村的领头人,他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带领村民致富,带动村集体增收,倾情奉献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人大代表,他把基层最关心、最急切期盼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发展。他积极响应区人大常委会“千名代表抓项目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的号召,将“为民初心、实干兴村”的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中,带领薛埠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他就是区人大代表,薛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学报。
深耕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充分盘活本村的区位与土地资源,以青禾民宿为核心支点,持续丰富 “宿在薛埠、乐在薛埠” 的内涵体验;横向联动东湾公园生态资源,整合800亩流转土地引入寨里大青稞蒜种产业,通过 “民宿+生态+特色种植” 的融合模式,让农村 “三变改革” 在薛埠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民生实事、筑牢履职根基。他坚持“脚步丈量民情”的工作方法,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捕捉教育养老医疗、集体经济增收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收集的诉求实行 “清单化管理”,能现场协调解决的立即推动落实,需层级联动的及时梳理上报,以 “事事有回音” 的闭环机制,让群众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诉求有人回应。 畅通纽带渠道,激活治理效能。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的矛盾特点,他主动当好政策宣传员与民意传递者。一方面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惠民举措在乡村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聚焦土地流转规范、特色产业培育等关键领域,通过专题调研形成《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大“三变改革”力度》等高质量建议,将基层最鲜活的声音带上议政平台,实现党心民意同频共振。 从项目工地到农家小院,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这位扎根乡村的人大代表始终将履职的答卷书写在为民服务的点滴之中,镌刻在产业发展的沃土之上。他以一件件解民忧的实事、一个个促发展的项目,践行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展望未来,薛学报将一如既往以双重的担当、实干的作风,在薛埠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奋力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